无锡聚力攻坚“卡脖子”技术 超精密五轴机床国产化对接会成功举办

2025-07-30

      7月25日,无锡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副主任刘雅梅女士联合技术转移机构阳光惠远、中韩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共同组织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张俊杰及邢天际研究员团队,就“超精密五轴联动复合加工机床”项目开展专项对接会,参与会议的还有权胜电子、青笛科技、纳斯凯半导体科技等3家企业。此次会议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的关键装备国产化突破,旨在推动高端制造领域“卡脖子”技术的产业化落地。

直击产业痛点 破解技术封锁

      当前我国超精密加工领域面临严峻挑战,高端五轴联动整机长期受进口限制,核心部件国产化率不足10%。邢天际研究员指出,随着航空航天、光学器件等领域零件复杂度与精度要求持续提升(纳米级表面粗糙度、微米级形位公差),亟需通过理论创新攻克多轴协同控制、微应力装夹等核心技术瓶颈。团队开发的国内首套自主可控超精密多轴联动数控系统(基于UMAC/倍福平台),已实现五轴联动纳米级精度加工能力,成功应用于强激光装置腔靶等国家重大工程。

四大核心突破 构建技术壁垒

      会议重点展示了产业化核心成果。模块化数控系统,实现超精密级多轴联动控制,已在多家企业设备验证;智能监测单元,开发高实时性数字化监测系统,保障机床长期稳定运行;超声辅助切削系统,通过椭圆振动技术降低切削力40%,显著提升光学模具加工质量;微应力装夹装置,创新端齿盘定位结构,达成1μm重复定位精度,破解复杂微构件装夹难题。

瞄准千亿市场 加速国产替代

      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自由曲面反射镜、HUD光学模芯等高端制造领域。张俊杰教授表示,团队正着力构建超精密部件标准化生产体系,重点突破并建立核心功能部件技术规范、开发车铣复合加工机床整机产品、实现进口限制机床的国产化替代、目标三年内形成年产50台整机产能,满足半导体设备、光学镜头等领域需求。

多方协同赋能 打造产业高地

      刘主任强调,该项目对无锡构建“465”现代产业体系具有战略意义。中韩创新中心将导入国际技术资源,阳光惠远提供知识产权与融资支持。三方将共同搭建核心部件供应链协同体系,全力推动该“国之重器”在无锡实现产业化突围,为我国高端装备自主可控注入强劲动能。